在智感土壤 / 沉积物检测方案中,一系列先进的采样与分析设备为准确获取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关键信息提供了保障。
高分辨孔隙水采样器(HR-Peeper)是一款用于原位、快速收集土壤和沉积物孔隙水中溶解性污染物和关键元素样本的装置。其核心优势在于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通常在沉积物中平衡较短时间(如 2 天)后即可达到所需数据,相比传统方法大幅缩短了采样时间。其高空间分辨率可达 5mm,能够提供详尽的土壤剖面信息,有助于深入了解土壤的垂直变化和评估土壤肥力 。该采样器在沉积物研究中应用广泛,例如在研究沉积物中氮的迁移和释放潜力时,可与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联合使用。在对中国呼伦湖盆地的乌兰诺尔湿地沉积物的研究中,科研人员通过将 DGT 探针插入沉积物柱状样品,一段时间后取出进行薄膜切片处理,测定铵态氮(NH₄⁺ -N)和硝态氮(NO₃⁻ -N)的浓度,同时利用 HR-Peeper 设备提取沉积物 - 水界面处孔隙水中的 NH₄⁺ -N 和 NO₃⁻ -N 并测定其浓度,为冷干旱地区湖泊沉积物 - 水界面氮迁移和转化特性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抽滤式孔隙水采样器通过在土壤或沉积物中插入微孔滤管,利用负压抽滤将孔隙水吸入采样器,并通过滤膜过滤去除颗粒杂质,从而获取溶解态的孔隙水样品。该采样器的滤管通常采用经过特殊亲水化处理的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滤膜,孔径严格控制在 0.40 - 0.45μm,能高效截留大分子有机物、细菌和悬浮颗粒,确保采集到的样品为纯净的溶解态溶液 。为防止采样过程中氧气对样品的氧化干扰,还配备了全路径防氧化保护单元,采样前先用高纯氮气冲洗并排空整个管路内的空气,然后在持续惰性气体氛围下进行负压抽滤。在农业与农田生态领域,可在农田土壤中布设抽滤式采样器,定期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孔隙水,分析其中的养分(如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等)和污染物浓度,有助于研究土壤养分的淋溶迁移规律,评估施肥效果并指导精准农业管理。

微电极分析系统则是基于电化学原理,利用直径仅几十微米至几百微米的微型电极(如玻璃毛细管微电极、碳纤维微电极等),插入土壤或沉积物的微域空间,通过测定电极表面的电化学信号(如电位、电流、阻抗等),实现对目标物的高分辨检测。该系统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其微米级的探头尺寸能够在微观尺度上对土壤与沉积物进行精确测量,捕捉到传统方法难以检测到的物质浓度梯度变化;响应速度快,能够实时监测物质浓度的动态变化,对于研究快速发生的界面过程至关重要;还可以进行原位测量,避免了样品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可能引入的误差,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研究土壤与沉积物监测领域中的界面过程时,微电极可用于测量氧气、硫化氢等物质在沉积物 - 水界面的扩散通量。通过精确测量沉积物 - 水界面不同深度处的氧气浓度,结合菲克扩散定律,可准确计算出氧气的扩散通量,为深入理解湖泊生态系统中氧气循环机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这些设备对于生态系统研究具有深远意义,它们从多个维度助力科学家们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在物质循环研究方面,高分辨孔隙水采样器能够监测到土壤和沉积物中关键元素如氮、磷、钾等的动态变化,这些元素是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循环和转化过程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通过监测这些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科研人员可以揭示出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路径和转化机制,从而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抽滤式孔隙水采样器采集的孔隙水样品,可用于分析其中的营养盐、重金属等物质,有助于研究这些物质在土壤和沉积物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进一步完善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认识。
从能量流动角度来看,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实现的,而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和稳定性则取决于生物体的营养需求和摄食行为。孔隙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和无机物是生物体的主要食物来源,微电极分析系统通过监测这些物质的含量和变化,科研人员可以评估生物体的营养状况和能量流动的效率,进而判断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例如,通过监测土壤孔隙水中溶解氧的浓度变化,可了解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强度,间接反映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转化情况。
对于生态平衡的研究,这些设备也发挥着关键作用。生态平衡涉及生物多样性、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间相互作用等多个方面。高分辨孔隙水采样器和抽滤式孔隙水采样器通过监测孔隙水中的关键元素和化合物的动态变化,科研人员可以揭示出生物群落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机制,从而评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微电极分析系统能够提供微观尺度下的生态信息,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土壤和沉积物中微生物的活动情况,以及它们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维护生态平衡提供科学依据。在湿地生态系统中,通过这些设备监测沉积物孔隙水中营养盐和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可及时发现生态系统的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