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技术文章 >多参数协同监测的实践价值:基于多通道微电极系统的三大典型场景应用

多参数协同监测的实践价值:基于多通道微电极系统的三大典型场景应用

更新时间:2025-11-21   点击次数:69次

(一)在河流沉积物 - 水界面研究中的应用

河流沉积物 - 水界面是一个极为复杂且活跃的生态微区,在这个界面上,物质交换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频繁发生,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功能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多通道同步监测技术,能够实时、精准地获取该界面处 DO 的垂直梯度、Eh 的氧化还原分层、H₂S 的释放通量与 NO 的硝化 - 反硝化耦合过程等多维度信息。

在有氧的表层水体中,DO 含量相对较高,随着深度增加,进入沉积物层,由于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消耗氧气,DO 浓度逐渐降低,形成明显的垂直梯度。而 Eh 作为反映体系氧化还原状态的重要指标,在沉积物 - 水界面也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表层水体处于相对氧化的环境,Eh 值较高;随着向沉积物深层深入,逐渐转变为厌氧环境,Eh 值降低 。这种氧化还原分层对污染物的形态转化和迁移具有重要影响,例如重金属在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的溶解度和毒性会发生显著变化。

H₂S 作为厌氧代谢的终产物,其释放通量与硫循环密切相关。在沉积物深层的厌氧环境中,硫酸盐还原菌利用硫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将有机物氧化,产生 H₂S。当 H₂S 向上扩散至沉积物 - 水界面时,会与水体中的物质发生反应,影响界面处的化学平衡和生物过程。通过多通道同步监测 H₂S 的释放通量,可以深入了解硫循环在该界面的动态变化。

NO 在氮循环中参与关键步骤,其浓度梯度影响反硝化作用与氮素利用效率。在沉积物 - 水界面,硝化 - 反硝化耦合过程同时存在。硝化作用是在有氧条件下,氨氮被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反硝化作用则是在厌氧或微氧条件下,硝酸盐被还原为氮气的过程。这两个过程相互关联,且与 DO、Eh 等环境参数密切相关。通过同步监测 NO 的硝化 - 反硝化耦合过程,结合 DO 和 Eh 的变化,可以揭示微生物如何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驱动硫 - 氮循环的耦合机制。

这对于理解河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意义。准确掌握这些过程,有助于评估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预测河流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为河流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当了解到某河流沉积物 - 水界面的硫 - 氮循环出现异常时,可以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如调整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控制污染物排放等,以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

image.png

(二)在土壤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评估中的应用

土壤微生物燃料电池(SMFC)是一种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将有机物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环境友好等优点,在能源领域和环境领域都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其能量转化效率的提升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多通道同步监测技术,实时追踪电极表面 pH 变化、Eh 波动与 DO 消耗,能够深入了解电池内部的电化学反应过程,为优化电子传递路径与能量回收效率提供关键依据。在 SMFC 运行过程中,微生物在阳极表面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电子、质子和二氧化碳。电子通过外电路流向阴极,质子则通过电解质迁移到阴极。在这个过程中,电极表面的 pH 值会发生变化。微生物代谢产生的质子会使阳极附近的 pH 值降低,而阴极上的氧气还原反应会消耗质子,使阴极附近的 pH 值升高。这种 pH 值的变化会影响微生物的活性和酶的催化效率,进而影响电池的性能。通过实时监测 pH 变化,可以及时调整电池的运行条件,如添加缓冲剂来维持合适的 pH 值,以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和能量转化效率。

Eh 波动反映了电池内部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在阳极,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使阳极处于相对还原的状态,Eh 值较低;在阴极,氧气的还原反应使阴极处于相对氧化的状态,Eh 值较高。合适的 Eh 差值是保证电子顺利传递的关键。如果 Eh 波动异常,可能意味着电池内部的反应出现问题,如微生物活性降低、电极材料性能下降等。通过监测 Eh 波动,可以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如更换电极材料、调整微生物群落结构等。

DO 消耗也是影响 SMFC 性能的重要因素。在阴极,氧气作为电子受体参与还原反应,DO 的浓度直接影响反应速率。如果 DO 供应不足,会导致阴极反应受限,降低电池的输出功率。通过实时监测 DO 消耗,可以优化阴极的设计和运行条件,如增加氧气的供应方式、改进电极的透气性等,以提高 DO 的利用率,从而提升电池的能量回收效率。

深入了解这些参数的变化规律,对土壤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开发更高效的电池结构和运行策略,推动 SMFC 从实验室研究走向实际应用,为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提供新的途径。

(三)在污染场地修复中的应用

在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准确了解污染物的分布和转化情况是制定有效修复方案的关键。多通道同步监测技术通过对多种参数的关联分析,能够精准定位重金属还原区、有机污染物降解热点及硫化物氧化风险区,为修复方案提供量化依据。

对于重金属污染场地,不同的重金属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具有不同的迁移性和毒性。通过同步监测 pH、Eh 等参数,可以判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和稳定性。在酸性条件下,一些重金属如镉、铅等的溶解度会增加,迁移性增强,毒性也相应增大;而在碱性条件下,重金属可能会形成沉淀,降低其迁移性。Eh 则影响重金属的氧化还原状态,例如,在还原条件下,一些重金属如六价铬会被还原为三价铬,毒性显著降低。通过多通道同步监测,确定重金属还原区的位置和范围,就可以针对性地采取还原修复措施,如添加还原剂,将高价态的重金属还原为低价态,降低其毒性和迁移性。

在有机污染物污染场地,微生物降解是主要的修复途径之一。通过监测 DO、pH、NO 等参数,可以判断微生物的活性和降解过程的进行情况。DO 是微生物好氧呼吸的必需物质,充足的 DO 供应有利于好氧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pH 值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不同的微生物对 pH 值有不同的适应范围。NO 作为氮源或电子受体,参与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当发现有机污染物降解热点区域时,即微生物活性高、降解反应剧烈的区域,可以进一步优化修复条件,如增加氧气供应、调节 pH 值、补充营养物质等,以提高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率。

硫化物氧化风险区的定位也至关重要。在一些污染场地,可能存在大量的硫化物,如金属硫化物。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氧化还原电位升高、氧气进入时,硫化物会被氧化,产生酸性物质和重金属离子,导致二次污染。通过同步监测 H₂S、Eh 等参数,能够及时发现硫化物氧化风险区,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如控制氧气进入、添加碱性物质中和酸性物质等。精准定位这些区域,对提高污染场地修复效果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避免盲目修复,减少修复成本,提高修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污染场地的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利用。

image.png

智感环境多通道微电极分析系统是一款面向环境科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等领域的高精尖监测设备,可灵活搭载DO、pH、Eh、H₂S、NO等2-5通道微电极,凭借微米级电极探测端、毫秒级信号响应速度及微米级步进的自动升降系统,实现对水体、沉积物、土壤、植物根际等微环境的多参数同步原位监测,能精准捕捉各参数的垂向分布与瞬时动态变化,有效避免分次测量导致的数据偏差;系统配套智能化软件支持数据实时绘图、多格式导出及便捷操作,且采用无损式测量设计不破坏待测介质,为解析微界面物质循环机制、评估环境修复效果等研究提供全面、精准、高效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