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类型在控制磷(P)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对沿海湿地中有效态磷动态变化以及与铁(Fe)和硫(S)耦合的影响尚不清楚。在这项研究中,采用化学顺序提取和高分辨率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研究了几种沿海湿地类型(即自然湿地(NW)、水产养殖池塘(AP)、人工湿地(ARW)和自然恢复湿地(NRW)中的磷形态、迁移规律和Fe-S-P耦合关系。与NW湿地相比,AP湿地总磷降低了40.6%。土壤有机磷和无机磷(包括NaOH可萃取磷和HCl可萃取磷)的浓度在ARW湿地中显著增加,但在AP和NRW中降低。
湿地类型对亚热带沿海系统磷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示意图。
DGT有效态P、Fe和S浓度在不同湿地类型中变化存在显著差异,AP中的有效态P浓度显著高于其他湿地。相似的空间分布以及NW和AP中有效态P、Fe和S浓度之间的显著正相关证实了铁和硫酸盐的强烈还原是调节P移动性的关键机制。然而,在恢复的湿地中,这些关系被解耦,表明铁-氧化还原耦合的磷活化和硫酸盐还原对湿地变化敏感。磷在AP土壤-水界面上的扩散通量为正(0.619 pg·cm−2·s−1),表明P从土壤释放到上覆水中。结果表明,沿海湿地类型改变了土壤磷的形态、有效性和Fe-S-P耦合关系,自然恢复的湿地有助于稳定土壤磷库,最终控制磷的移动性和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