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技术文章 >平面光极技术如何应用在水生动植物生长状况监测中?

平面光极技术如何应用在水生动植物生长状况监测中?

更新时间:2024-12-04   点击次数:110次

平面光极(Planar Optode)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基于光学传感原理,用于测量和监测环境中的特定化学参数,如溶解氧(DO)、pH值、二氧化碳(CO2)等。这种技术通过特定的荧光或吸收性染料涂覆在透明载体(如聚合物薄膜)上,利用特定波长的光激发染料发出荧光,荧光强度和波长的变化与目标化学物质的浓度密切相关,从而实现对目标化学物质的浓度测量。平面光极技术的非破坏性、高时空分辨率特性,使其在环境监测、生态研究及土壤科学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水生动植物生长状况的监测中展现出不一样的优势。

在水环境监测中,平面光极技术被用于实时监测水体的DOpH值等水质参数,这些参数对于评估水体健康状况、预警水质污染事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结合这些水质参数的监测,平面光极技术还能够间接反映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状况。这是因为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状况与水质参数密切相关,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在湖泊、河流等自然水体中,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状况往往受到溶解氧浓度、pH值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平面光极技术能够实时获取水体中DOpH值的分布图像及变化趋势,这些数据为评估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环境提供了重要依据。例如,在蓝藻分解过程中,平面光极技术可以揭示DOpH值在日间的波动规律,白天由于藻类光合作用导致DO增加、pH值上升,而夜间则因呼吸作用导致DO减少、pH值下降。这种高分辨率的监测数据有助于理解藻华分解过程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从而间接评估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状况。

此外,平面光极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水生植物根际的溶解氧水平。在水生植物生长的水域,如池塘、湖泊和河流,使用平面光极传感器监测植物根际的溶解氧,可以评估水体的自净能力和植物的生长状况。这是因为水生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同时根系周围的微生物活动也会影响溶解氧的浓度。通过监测根际溶解氧的变化,可以了解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健康状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在实验室条件下,平面光极技术也被用于模拟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物理化学过程,以研究这些过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构建实验室微宇宙系统,并在其中布设平面光极设备,研究人员能够精确控制实验条件(如光照强度、温度、湿度等),并实时监测系统中DOpH值等参数的变化。这些数据为研究水生动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提供了有力支持。

智感环境研发的平面光极分析仪能够通过实时监测水体中的DOpH值等水质参数,以及水生植物根际的溶解氧水平,为评估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状况提供了重要依据。这种技术不仅具有非破坏性、高时空分辨率的特点,还能够实现化学参数的空间分布可视化,为环境监测和生态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平面光极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为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提供有力支持。

微信图片_2024043010385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