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技术文章 >高精度多组分温室气体分析仪:FTIR技术驱动,多优势筑牢监测竞争力

高精度多组分温室气体分析仪:FTIR技术驱动,多优势筑牢监测竞争力

更新时间:2025-09-01   点击次数:80次

智感环境研发的高精度多组分温室气体分析仪,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为核心支撑,实现了多种温室气体成分的同步精准检测。其中,其代表性的 HR-GHS-Z 系列分析仪,能够同时对二氧化碳(CO₂)、甲烷(CH₄)、氧化亚氮(N₂O)、一氧化碳(CO)等关键温室气体进行监测,且min检出限可达到 100 ppb 量级,充分满足痕量气体监测的严苛需求。为进一步保障测量性能,该仪器在硬件与软件层面进行了双重优化:硬件上配备倾斜补偿式双臂扫摆干涉仪多次反射长光程样品池,有效减少外界干扰,大幅提升测量精度与运行稳定性;软件上则内置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算法数字合成校准光谱技术,从数据处理源头把控准确性,确保长期运行中测量结果的可靠与稳定。同时,仪器紧跟智能化趋势,支持 4G/5G 无线数据传输与远程监控功能,可轻松实现无人值守模式下的连续在线监测,为全天候、不间断的温室气体监测提供了便捷解决方案。

多组分.jpg

在技术特点与竞争优势方面,智感环境的这款分析仪展现出显著的差异化竞争力。

1. 依托 FTIR 技术的宽光谱覆盖特性,仪器实现了多组分同步检测,无需通过多台仪器分别测量不同气体,大幅简化监测流程,显著提升监测效率;

2.通过采用长光程多次反射池与高信噪比探测器的组合,仪器达成了 ppb 级的检测限与≤±3% FS 的测量误差,具备高灵敏度与高精度,能够精准捕捉大气中痕量温室气体的细微浓度变化,为精细化监测提供可能;

3.针对复杂应用环境,仪器的干涉仪融入抗振动设计与温度控制功能,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性,不仅能在高温、高尘、强振动的工业场景中稳定运行,即便面对沙尘、雾霾等恶劣天气,仍可保持 ppb 级的测量精度,打破了环境条件对监测性能的限制;

4.内置的自动校准功能与数字光谱拟合算法,大幅减少人工干预环节,实现了自动校准与长期稳定运行,相较于传统需频繁手动校准的仪器,该产品不仅数据漂移更小,还大幅降低了后期维护工作量,降低了使用成本;

5.在智能化与远程管理方面,仪器支持 4G/5G 无线数据传输,可将实时监测数据无缝接入环境监测平台,监管部门与企业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调控措施,充分体现了智能化与远程监控的优势;

此外,作为国产分析仪器,该产品核心部件实现 100% 国产化,符合《中国制造 2025》战略方向,在当前国际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不仅能保障供应链安全,还凭借国产优势具备更具竞争力的价格与更便捷的本地化服务,成为国产自主可控的优选产品。

从应用场景来看,该高精度多组分温室气体分析仪凭借优异的性能,广泛覆盖环境监测、科研实验、工业排放控制等多个领域,为不同场景提供专业监测支持。

环境大气监测领域,仪器主要用于城市及区域大气背景站,通过连续监测 CO₂、CH₄等温室气体浓度,为碳源汇分析、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关键数据支撑,目前已有多个城市部署该类型高精度监测站点,助力当地掌握碳排放现状,科学评估 “双碳" 目标推进进展;

工业园区排放监控中,仪器被广泛安装于化工、电力等工业园区,实时监测固定污染源与无组织排放的温室气体浓度,帮助企业精准掌握排放情况,确保满足环保法规要求,同时为优化减排措施提供数据依据;

农业与生态研究方面,仪器可应用于农田、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精准测量土壤呼吸、植被释放的温室气体通量,助力科研人员评估农业管理措施对甲烷、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其中便携式型号还可通过手推车搭载、无人机挂载等方式实现野外移动监测,灵活获取不同地点的温室气体数据;

科研与气候研究领域,仪器在大气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用于测量大气本底浓度、垂直廓线及同位素组成等,为全球碳循环研究、气候模型构建提供基础数据,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已利用该国产 FTIR 分析仪开展大气温室气体观测研究,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微信图片_20250704152505.png

此外,仪器还拓展至交通源排放监测、海洋与极地环境观测等场景,例如在城市交通枢纽监测车辆尾气中的 CO₂、CH₄浓度,在海洋科考中测量海水 - 大气界面的温室气体交换,进一步丰富了其应用边界。

智感环境的高精度多组分温室气体分析仪,凭借先进的 FTIR 核心技术、全面优异的性能指标,以及针对中国市场需求的本土化优化设计,有效解决了不同场景下温室气体监测的痛点问题,在同类产品中形成了显著的竞争优势,为我国温室气体监测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设备支撑。